半瓶油

半瓶油

最近讀到這樣一個故事: 很久以前, 有個媽媽給大兒子十元錢和一個空瓶, 讓他去買油. 男孩裝滿了油, 但在回家的路上跌倒了,打翻了半瓶油. 回到家, 他傷心地對媽媽哭著說只剩下半瓶油了. 媽媽又給二兒子十元錢和一個空瓶去買油. 老二在回家的路上也跌倒了, 打翻了半瓶油. 回到家, 他高興地對媽媽說我眼明手快救下了半瓶油, 所以我們還有半瓶油. 媽媽又給了小兒子十元錢和一個空瓶去買油. 同樣的事情又發生了, 小兒子也跌倒了, 油流得只剩一半. 回到家, 他對媽媽陳述了事情的經過, 然後說:”我雖然救下了半瓶油, 但還是有半瓶流失了. 我看到市場上有人在招工, 我想去打半天工, 賺回五元錢, 裝滿這油瓶”.

這故事讓我聯想到我們教了那麼多年的實用心理學. 既不是悲觀地只看到剩下半瓶了, 也不是盲目樂觀地高興著我還有半瓶. 如實的面對半瓶油這個現實, 採取積極的行動去解決, 這個做法固然高明很多, 若不解決跌倒這個問題, 恐怕這瓶油還是很難裝滿.

實用心理學告訴我們若跌倒是由於道路不平引起的, 那我有沒有能力修復這條路? 或是建立一個指示牌提醒自己與路人? 在瞭解自己的前提下, 調整解決方案, 比如繞道而行, 加個瓶塞,等等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