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产阶级的父母如何让下一代晋级?

有位爸爸很早就实现了财务自由,为了儿子的教育与未来,移民到了新西兰。与所有的父母一样,一心培养孩子,补习学校,体育音乐一样不拉下。儿子也很争气的得到了全新西兰业余少年网球排名前五的好成绩。

儿子11年级时,有一天放学回家,得意地对爸爸说,我找到一份part time工,$60一小时。看着儿子洋洋自得的神情,爸爸心里一沉。儿子继续炫耀,我同学在麦当劳打工,才$10一小时。

2-1

这位爸爸开始担心,儿子原来那么满足$60/小时,是时间让他去更大的世界了。于是,大学时,他把儿子带到了华尔街……

其实这位爸爸并不一定要求孩子今后从事金融行业,但是他要让孩子知道$60到底是多少,不是跟周围人$10比。

在澳洲,第一代移民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,勤俭持家,都过上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产生活,同时也企盼下一代出人头地,进入主流社会的精英阶级。

2-2

通过教育晋升精英阶级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,华人家长宁可自己省吃俭用,也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孩子。比如,送补习学校,学音乐体育。那作为ABC,或很小就移民来澳的第二代,没有语言的障碍,又有优良的中华文化的教育,是否真能完成父母的梦想呢?

网上有这样的说法:顶级私校培养社会领袖;精英中学培养高级技术人员;普通中学是劳动力大本营的来源地。而一场场的考试,一次次的选择,是社会分流的转折点。举一个简单的例子,大学的选择。

望子成龙,望女成凤的心切的华人父母中,通常在大学选课上会与孩子有很多不同意见。简单来说,很多人把大学学科分两种,有用的和没用的。所谓有用的就是会计,建筑,IT, 医科等等,没用的当然就是文学,艺术,哲学之类的。华人家长通常都会鼓励孩子选择实用的,以后容易找到工作,生活有保障,因为他们不想让孩子重复自己的弯路。这些似乎都没错,可是有没有想过,既然不少专业都很难找工作,为什么大学还要开设这样的科系?

2-3

因为大学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可以找到工作的人,更是培养以后可以胜任各种技能的能力。你不必像上面爸爸那样有钱,可以随便送孩子去美国。作为父母,你要学习提高认知,放大格局。父母认知不到这一点,往往无法看到未来的趋势,而短视的引导,反而可能阻碍了孩子的发展,因为父母本身的格局与眼光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能走多远,

哈佛大学的校长Faust曾在毕业典礼上说:你可以选择你的退路,但人生很长,先去做你最热爱的事情,不要一开始就选择退路。

2-4

亲爱的父母们,你有没有给你孩子一对坚强的翅膀,让他们展翅高飞?你知道如何为孩子打造这对坚强的翅膀吗?